冯太后
北魏文成帝皇后
拓跋弘嫡母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人,鲜卑化汉族。北魏时期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谥“文成文明太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石窟修建古阳洞以纪念冯太后。
文成元皇后(?―456年),李氏,梁国蒙县(今河南商丘梁园区)人,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女,太宰、顿丘王李峻之妹,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
李氏容貌美丽。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永昌王拓跋仁随拓跋焘南征,在饮马长江之时,得到李氏。
后来,拓跋仁因谋反被杀,李氏被押送宫中,成为宫女。有一次,文成帝登上白楼时看见李氏,因她长得漂亮,于是临幸了她。兴光元年(454年),李氏为文成帝生下儿子拓跋弘,受封贵人。
太安二年(456年),文成帝立拓跋弘为太子,常太后依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赐死李氏。拓跋弘继位后,追谥她为元皇后,葬于金陵,配祭太庙。
冯有,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壬午,公元442年),冯有出生于长安。其祖父冯弘原是北燕国君冯跋的小弟,在冯跋死后继承帝位;其父冯朗原为北燕的广平公;其母王氏,乐浪(今朝鲜平壤)人。其姑姑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左昭仪。
北魏太武帝延和元年(壬申,公元432年),冯朗因其母王氏与慕容妃争宠被废之故,与胞弟冯邈投奔正在辽西的大哥冯崇,并说服冯崇带着辽西的地图,一起投奔了北魏。冯崇被北魏封为辽西王,冯朗后来做了秦、雍二州的刺史、西郡公。他的一子一女都在长安诞生。冯有几岁时,冯朗因为谋反之事受到牵连被诛杀。年仅四岁的冯氏便随着姑姑冯昭仪到了北魏的后宫。
北魏太武帝正平二年(壬辰,公元452年),十二岁的拓跋浚当上了皇帝,其保姆常氏被尊为保太后。于是,在保太后的授意下,册封与他青梅竹马长大的冯有为贵人,但拓跋浚似乎对这位发小并不感兴趣。后来,拓跋浚喜欢上初入宫的李氏,并惊为天人。冯有对忽然杀出来的情敌束手无措。因常太后从小看着她长大,所以对她十分照顾。于是,拓跋浚在常太后的干涉下,无法亲近李氏。比较后面,拓跋浚还是在仓库里临幸了李氏。不久,李氏怀孕。常太后知道后大为震怒,召李氏严加盘问。这时候拓跋浚正在外巡视,他闻讯后赶回皇宫,将李氏带至阴山行宫。不久,李氏生下一子,名拓跋弘。
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丙申,公元456年),拓跋浚立李氏之子拓跋弘为皇太子。按照北魏宫廷陈制,太子的生母一律处死,李氏被赐死。同年正月二十九日,冯有被拓跋浚立为皇后,李氏之子拓跋弘也由冯皇后代为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