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 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 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 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 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 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足叔)□(足昔)。 3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 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 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 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 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曹冲称象》,小小少年曹冲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称出大象的重量,被称赞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同班的故事,表现出了司马光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机智与勇敢。
《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面对客人的提问机智回答的故事。
《童区寄传》则写了儿童区寄被两个强盗劫持后,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终于手刃二盗,保全了自己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给我们展示的是陈元方七岁时对待失信的长辈据理反驳不卑不亢的形象。
1,孔融让梨,2,司马光砸缸,3,曹冲称象,4,甘罗拜相,5,女娟救父、
6,少孺子智谏吴王、
7,童子计杀双虎、
8,鲍童智辩田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