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烧烤的方法开始升级,人们把烤肉叫做“炙”,《礼记》记载:“炙,贯之火上也。”也就是将肉贯穿起来置于火上烧烤,此时烧烤已经是贵族圈中的一道美食。像后世的“脍炙人口”、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等词句都是与烤肉串紧密相关。
古代的烧烤叫“燔炙”
据说在汉代
“燔炙”是聚餐宴饮少不了的美食
炙肉的过程可讲究了!
切肉要切方寸大小
烧火要用竹木炭
“爱吃又会吃”的基因可真是一脉相传
“羊炙”“牛炙”“豚炙”
他们只需用较好简单的食材
烹制出高端的味道
古人早早就发现了
他们串肉要用“两歧簇”的籖
这可有点学问在里面
你想吃十成熟的
你朋友想吃七成熟的
咋办?
双籖来替你们解决
一起烤,一起吃!
烧烤在古代有三种技法称呼,分别为燔、炮、炙。燔,《礼记》中解释“加于火上曰燔”,也就是直接放在火上烤;炮,需要先将食材用草或者湿泥包裹起来,然后放火中烤,做法类似于后世的叫花鸡;炙,“贯串而置于火上”,可以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烤串。但其实古人的烧烤食材要比我们丰富得多,吃法更是五花八门,他们可谓真吃货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