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起名知识 >战国时期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战国时期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03-19 00:27:29文章类型:原创文章
起名头像
方圆起名网林大师
资深起名专家

战国时期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己称呼用名,外面称人用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1、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张衡字平子、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一个意义。

2、“名”和“字”有意义相互辅助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3、“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他“名”、“字”的“熹”与“晦”、是反义。

扩展资料:

古人认为成年之后,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的了,所以取一个字让人称呼自己。

而且,字一般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 曲礼》记载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论男女,成年才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人称呼他。一般人,尤其是同辈或者下属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称其名。

至于意义,往往有同义,反义,甚至推想几类。举几个人为例,周瑜,字公瑾,这里都是美玉,这就是同义。朱熹,字元晦,一明一暗,这就是反义。赵云,字子龙,从云到龙,这就是推想

展开剩余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