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较好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诸候 zhū hòu 解释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
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意思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
“候”,读音为hòu,较好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候”的基本含义为等待,如等候、候车室;引申含义为看望,问好,如伺候、问候;时节,如时候、气候。
在现代汉语中,“候”还有预测的含义,如候天。
“候”,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本义是箭靶。较好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的“候”。
诸:
1.诸是指众;许多的意思。例如: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
2.诸也指一诸姓的意思。
3.诸还指“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的意思。例如: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候:
1.候是指等待的意思。例如:候车。你稍候一会儿,他马上就来。
2.候也指问候;问好的意思。例如:致候。敬候起居。
3.候还指时节的意思。例如:时候。气候。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