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皇帝的女儿就是公主。
格格是满人早期对国君女、酋长女或一般妇女的称呼。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或作固龙、古伦,满语,译成汉语即国度)公主,妃嫔所生女及中宫抚养者称和硕公主,格格遂成为皇家贵族小姐婚前的统称。清制中,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未予封号者均称格格,若加封,秩分五等,即亲王女称和硕格格,封郡主;封郡王女为多罗格格,封县主;贝勒女为多罗格格,封郡君;贝子女为固山格格,封县君;镇国公、辅国公女为格格,封乡君。以上五等或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格格于许婚后,报宗人府,查明合例奏请受封,已受封者不随父升降。另外,在清初后妃制度不健全时期,后宫中没有其他的位号,也称皇帝、皇子的伺妾为格格。
还可以叫公主。
公主: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通常是皇女位号,只有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此外,一些邻近中国的国度,因受中国影响也有公主封号。此外,一些非君主直系亲属而被封为Princess的女性有时也会翻译为公主。
没有了
格格:格格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
还有福晋,嬷嬷,额娘,嫩等等。
满族贵族的夫人叫福晋,母亲叫额娘,妈妈和嬷嬷是对年长女仆妇的称呼,祖母是太太,而奶奶则是对女性的尊称,比如说大奶奶,少奶奶。
所以和满族交往的时候,千万不要搞错了称呼。
格格是满州人对女性的尊称。格格一般是未婚女子的尊称,福晋是己婚女性。格格的称呼是在清后起的满语里是小姐的意思。大清建国前满清贵族皆称格格。皇太极称帝后,学习汉人礼仪,按照明朝礼仪,将皇帝的女儿统称为"公主″,于是格格改为了公主。
满族女性的叫法有嬷嬷,福晋,格格等。满族是发源于长白山的少数民族,并且建立了大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后面一个封建王朝!
满族女的皇上的女儿叫格格,王爷的女儿叫郡主,分别是不同的皇室成员的女儿的不同的称呼,在满族内部叫法是十分严格的。
闺女,格格是满语,意为“小姐”,是清朝对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皇帝女儿封公主,称固伦格格;亲王女儿封郡主,称和硕格格;郡王女儿封县主.
满族称呼与汉族称呼不同,称父亲为阿玛,母亲为额娘,儿子叫阿哥,女儿叫格格。仆人称男主人为老爷,称小主人叫小爷。儿子叫母亲除额娘外,俗称奶奶。而妈妈则是仆妇之称。
旗人间的称谓,因人而异。多是以名上排名较好字为姓。如某人名祥某,若是一般平民百姓,则称祥子;若是商号老板等稍有头脸的话,则称祥爷,若是当个一般的小官则称祥老爷,官至知府,同知比较好的则称样大老爷;官至道台以上的则称祥大人;若是官至比较拔尖,当个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什么的,则称为祥中堂了。
其实这个称呼,较好早在满族内部是一种通用的称呼,没有等级之分。只要是还未出嫁的女孩,都可以称之为格格,用汉语解释,就是小姐的意思。在清朝成立之前,这种称呼普遍在满族内部使用。比如努尔哈赤的长女,历史记载是东果格格。不过当清朝建立并成功入关之后,格格制度逐渐完善,因此也就成为了皇室女儿的专属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