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雾【作者:杨万里】
午时犹未识金乌,对面看人一似无。
腊月黄茅犹尔许,不知八月却何如。
雾中见云山依约不真【作者:杨万里】
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鬞。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年云山。
雾【作者:李靓】
树在溪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雾【作者:李觏】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豀无影,禽来鹘未知。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雾【作者: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作者: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福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大雾【作者:钱钟书】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
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
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
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2. 形容迷雾的古诗词
如下,望采纳: 瘴雾【作者:杨万里】 午时犹未识金乌,对面看人一似无。
腊月黄茅犹尔许,不知八月却何如。 雾中见云山依约不真【作者:杨万里】 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鬞。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年云山。 雾【作者:李靓】 树在溪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雾【作者:李觏】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
树在豀无影,禽来鹘未知。 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
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雾【作者: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作者: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福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大雾【作者:钱钟书】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 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
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 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名句—— 1.拨开云雾见明月。 注:【出处】 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
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 ——《水浒传》施耐庵 2.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3.大音希声扫阴翳,拨开云雾见青天。
3. 形容山水迷雾的诗句有哪些
以下是几首描述迷雾的古诗词:
1. 杜甫《江南逢雨》:“雨晴江色表,雾出岫峰合。山鸟惊飞逐,虫豸度巢穴。”
2.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湖上秋如海,云间鸟自飞。何处云和雾?萧萧芦叶衣。”
3. 韩愈《初发扬子寄元长》:“扬子江雄浑,三峡送君看。洞庭多飞翠,九江半吐寒。朝暮逢孤帆,寒烟缭夕阳。此心方气味,去国怅离肠。”
古诗词中有不少描写迷雾的佳句,如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提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中“晴翠接荒城”便是形容迷雾缭绕,在荒野之中呈现出一种清新的绿色景象。
还有唐代杜牧《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远山霭蒙,白水绕空城。”,也是描述了迷雾缭绕的景象。
在宋代文学中,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也有“白雾半融天地间,远山如黛近前川。”的妙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浓雾的神秘感与远山的苍凉之美。这些古诗词,通过语言的魅力,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迷雾的神秘与美丽。
迷雾是一种神秘而美丽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关于迷雾的诗词,以下是一些形容迷雾的古诗词:
1. "远山浮现在雾中,疑是仙境难寻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2. "远远山河烟雾,几重楼阁云雾。"——《离思五首·其四》元稹
3.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渡汉江》宋之问
4. "烟波江上使人愁,目断西风,孤帆远影,正销魂。"——《滕王阁序》王勃
5. "银河欲落千嶂外,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边城·黄沙百战穿金甲》草明
这些诗词用丰富的形象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迷雾的神秘和美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迷雾如清水因为迷雾经常出现在晨间或傍晚,气象条件比较稳定,适合水汽凝结形成雾气。古人常用清水来形容迷雾,因为迷雾和水一样神秘、晶莹剔透。唐代李白有一首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樽前无友是清漠,花下有人是天涯”,用“清漠”形容当时的重庆,就是在山水空灵、迷雾弥漫的区域。这种清幽、空灵,常常是迷雾所赋予的感觉。
以下是几首形容迷雾的古诗词:
1、《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描写了在迷雾笼罩下的一个孤独的钓夫,周围是一片模糊的景象,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
2、《夜泊牛渚怀古》(唐代·杜甫)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高壮观止,不知乘舟者。
三峡已平定,惟余波涛鸣。
耿耿听远涉,宁家洛阳城。
这首诗中,杜甫借迷雾的氛围表现了旅途的不确定性和寂寞孤独的心情。
3、《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中,杜甫用“萧萧下”形容落叶随着迷雾飘散,表现了枯萎、荒凉的寓意,同时也将迷雾和孤独、凄凉联系在一起。
1 迷幻神秘2 因为迷雾是一种气象现象,给人神秘的感觉,如《登高》中“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快要进入迷雾的景色,让人感到神秘迷幻。3 在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迷雾的诗句,如《春江花月夜》中“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较好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诗中,诗人借江雨和迷雾来描绘春江的景色,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迷雾的佳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烟笼寒水月笼沙”——唐代李商隐《夜泊牛渚怀古》
2. “远山如黛迷蒙蒙”——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烟波江上使人愁,青枫叶下已初秋”——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 “远树带行客,孤舟系烟中”——唐代刘禹锡《陪侍御史南渡赋》
5. “远山如黛迷蒙蒙,长江水阔几茫茫”——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 “烟霭微茫水渺渺,山河翠迥石嶙嶙”——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些诗句都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迷雾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迷雾所带来的神秘和美感。
如烟迷蒙因为古诗词中常用“如烟迷蒙”来形容迷雾,这个词语像是在描述白茫茫的一片迷雾,让人感觉很神秘。可以举例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中“黄河入海流,”后面句子用“如”形容迷雾:“如烟波微茫”,更加深入人心的感受到迷雾的神秘感。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迷雾的佳句,比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里的“金樽”、“月”和“迷雾”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
还有《出塞》中的“胡风吹我心如叶,不知何处吹落归?”
这句诗通过迷雾般的胡风,表达了出征士兵的思乡之情。
《长恨歌》中的“风吹梦梦吹边草,月明霜露冷于霜”也描绘了迷雾之美。这些古诗词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迷雾,更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