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春秋时期齐国的尤父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亢父邑是古代东夷族部落的住地,因为有亢父山而得地名。世居此处的先民为多以地名为姓,始称 复姓“亢父”,后简化为单姓亢。
2。源于姬姓,属于以先祖的名字为氏。
先秦时期,卫国有个大夫的封地在三伉(今河南鹤壁滑县沙店一带),此后便以地名三伉为氏,时称 “三伉大夫”。而在古代,因“杭”、“抗”、“亢”、“伉”四字通用,所以伉姓也作亢姓。
3。出自战国时期燕国的督尤,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战国时期,燕国有一地名叫督亢(今河北省涿州市东南),是当时的富饶之地。世居在督亢地区的古 代先民中,多有人以其居住地名为姓氏,分称亢氏或督氏,并世代相传至今。
亢是一个汉族姓氏,起源于中国。根据史书记载,亢姓的始祖是黄帝的儿子伯亢。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亢姓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多闻天下录》中就记载了一位姓亢的天文学家,他在唐朝时期曾经编写了一本排名较好的星象学著作。
亢姓起源有四种说法:一是以封地为姓,山东济宁县南,有个古代的军事要地叫亢父,春秋时有个贵族受封于此,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为姓。
二是源于伉姓,后去人旁为亢姓。
三是出自子姓,宋国微子之后。
四是为佐姓所改。
“亢”是汉语姓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姓氏考略》记载,“亢”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周代,当时被分封的领地称为“亢国”,后人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故“亢”姓就此产生。亢氏与周武王有着渊源关系,据传武王的妻子妇好是亢国的公主,所以亢氏被认为是武王后代。此外,也有人认为“亢”姓源于兽名,并与“亢龙有悔”等典故有关。总之,“亢”姓的起源充满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底蕴,代代相传至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源于伉姓,后去人旁为亢姓,出自姬姓,卫国大夫三伉之后。还有一说以封地为姓。山东省济宁市南,有个古代的军事要地叫亢父,《国策齐策》说,春秋时有个贵族受封于此,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为氏,形成了亢姓。考亢氏史,封地为姓在先(春秋时期),该亢姓应为始祖。改伉为其次(战国时卫国),改子姓为再其次(五代十国时期),更佐姓无可考(详见《中国姓氏大全》)。康姓演变更在后(清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