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起名知识 >战国姓和氏的区别

战国姓和氏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5-05-27 01:45:58文章类型:原创文章
起名头像
方圆起名网林大师
资深起名专家

战国姓和氏的区别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

  姓和氏在现代基本是一个相同的概念,而在远古之时则有着严格的区分。在那时,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称氏。正如《通志·氏族略》所言:“三代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当远古的先民们人人都有了姓和氏之后,太昊伏羲氏就开始规范“制嫁娶”。《路史》注引《古史考》曰:“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约,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据《通志》记载,太昊时规定:“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我国现行的姓氏,是在远古姓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随着母系社会的分化和瓦解,随着氏族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远古姓的概念逐步被削弱,被淡化,被遗忘。从黄帝以后到西周初始近一千多年的时期内,姓已逐步变得可有可无,氏乃是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现今的姓氏,多数确立于春秋至秦汉时期,有的则更晚一些。在这一时期,姓和氏之间的远古概念和差别已经逐步消失,人们干脆把姓氏合一,“姓”开始成为姓氏的总称,亦即现代姓的真正含义。

战国姓和氏的区别

起源不同、用法不同、变化不同

姓和氏的起源不同、用法不同、变化不同。“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起源于父系血缘关系;在古代,姓代表血缘关系,并用来区别婚姻,氏则是用来区分身份的高低贵贱;且“姓”是固定不变的,“氏”却是时常变化。

姓是中国古代较好古老的家族分类,大约较好早可以在追溯到母系氏族时期。一个部落变大了,就需要分裂成两个,新的部落与原来的部落的姓是相同的,但需要有一个东西来区分,那就是氏。换一个地方改一个氏,这就是姓何氏较好早的产生。以姜子牙为例,姜子牙姓姜,以炎帝为租,起源于古羌族,后来有一个祖先到了吕这个地方,就以吕为氏,所以是姜姓吕氏。

当到了先秦时期,也是文献可靠的时期,有一个固定的传统出现,就是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例如屈原,屈原姓芈,氏屈,名平,字原。我想你应该对直呼成年男子的名不礼貌而要称呼他的字有一点了解,称呼一个男人如果称呼他的姓就跟直接叫他的名一样不礼貌,我们可以想象现代人叫一个成年人的乳名(如狗剩)之类的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叫屈原而不是芈平。

到了汉代以后,由于氏很多姓不多,也由于很多祖先是谁自己究竟姓什么已经不可考了,所以姓氏统一,成为一样的,从此姓氏成为一样的。

展开剩余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